二種綠葉蔬菜周年種植模式的栽培技術(shù)
編輯:吉山花瑤 來源:吉山花瑤 更新于:2019-12-27 閱讀:
2 以米莧為主的綠葉蔬菜周年栽培模式
2.1 栽培模式
(1)油麥菜-米莧-米莧-米莧-米莧-油麥菜:米莧在冬季發(fā)芽生長緩慢,而油麥菜耐高溫和低溫,因此11月~翌年2月種植油麥菜。該栽培模式全年種植米莧4茬、油麥菜2茬,平均667 m 2 產(chǎn)米莧6 000 kg、油麥菜3 800 kg,平均667 m 2 收益28 500元。(2)油麥菜-米莧-米莧-油麥菜-米莧-油麥菜:重固鎮(zhèn)部分蔬菜合作社除11月~翌年2月種植2茬油麥菜外,還在夏季高溫季節(jié)種植1茬油麥菜。該栽培模式全年種植米莧3茬、油麥菜3茬,平均667 m 2 產(chǎn)米莧4 500 kg、油麥菜5 800 kg,平均667 m 2 收益27 500元。
2.2 栽培技術(shù)
2.2.1 米莧
米莧性喜溫暖,不耐寒冷,耐熱性較強(qiáng),生長適溫23~27 ℃,20 ℃以下植株生長緩慢,溫度過高莖部纖維化程度高,10 ℃以下種子發(fā)芽困難。重固鎮(zhèn)主栽米莧品種為綠小圓葉白米莧和圓葉紅米莧。667 m 2 施腐熟有機(jī)肥3 000 kg、蔬菜專用肥25 kg作基肥,筑平畦寬1~1.2 m,667 m 2 播種量1~4 kg。米莧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,及時(shí)防除田間雜草。出苗前不澆水,出苗后間苗、除草1次;第2片真葉長出時(shí)進(jìn)行第2次間苗,并追肥1次;12 d后進(jìn)行第2次追肥;每次采收后及時(shí)追肥1次,667 m 2 施尿素5~10 kg。
2.2.2 油麥菜
選擇四季油麥菜品種。1~3月在大棚內(nèi)播種育苗,播前苗床澆足底水,均勻撒播后覆蓋蓋子泥,以蓋沒種子為度,隨后平鋪塑料薄膜(2層薄膜,1層地膜),10~15 d即可出苗,齊苗后揭除地膜,加強(qiáng)通風(fēng)換氣,白天防高溫傷苗、夜間防凍害;4~6月在露地育苗,播后畦面覆蓋遮陽網(wǎng),齊苗后早晚揭網(wǎng),畦面土壤不宜過干;7~9月在小環(huán)棚或管棚內(nèi)育苗,播前用紗布包裹種子放在冷水中浸泡3~4 h,然后將種子取出放入冰箱冷藏室內(nèi)10~15 h,待70%種子出芽時(shí)即可播種,出苗后苗床濕度不宜太大;10月在露地育苗,方法同春播;11~12月在中棚內(nèi)育苗,方法同早春播。
上篇:
下篇: